June 03, 2020
<< Back

清楚定義使用環境與生命週期,醫療線材商的生存之道


在醫療產業數位轉型浪潮澎湃的當下,針對醫療院所的基礎建設、醫療器材廠商的供應鏈生態系挪移,貿聯國際IVM項目管理亞太區資深項目經理葉協鑫分析,解決方案的定義、與未來科技的同步升級、跨域產業的物料管理,比起以往也都變得更為重要。

 

瞭解流程以及場域使用特色需求

從醫療治療方式以及產品使用方式的不同,需要提供的內容也不同,「提供與眾不同的服務」是葉協鑫相當重視的一點,尤其在AI與5G的世代,在以服務為核心的醫療場域中,快狠準地提供服務能提升價值。同步而來的需求擴及醫療數據收集與上傳雲端,在此應用之下的設備機台電源線、傳輸線、伺服器中交流(AD)與直流(DC)設計,也都跟特色應用有關,是否要管理與調節高電流;如同MRI等,在30公尺以上距離維持高效能的挑戰也是眉角。

不少企業也主打醫療耗材與客戶服務等商業模式,葉協鑫分析,像核磁共振等高階儀器的零件,就不會是耗材,通常單價較高、使用年限也拉高至10年以上,也因此,在設計與搭配時,就要把終端使用者的使用環境與產品生命週期考慮周全。

 

共享經濟等多元概念交融的醫材新世界

除了技術,共享經濟也導入了部分醫療市場,葉協鑫分享,美國有醫療器材中心,協助檢查與共享醫材的整合服務,醫療數據上雲端後,醫師在網路上看資料。然而,這樣的使用情境也還需再細部定義,有些國外的需求以及習以為常的醫病方式,對於台灣不一定適用。

共享器材在某些場景能夠落實,同步也或多或少衝擊到不同服務的銷售與配對量,然而,在少量多樣的科技醫材生態當中,各種觀念交織與應用仍是需要細細忖度。

少量多樣的生態當中,從原料、設計、原型品、製造、品管、倉儲、出貨、售後服務等等流程也都已是需要電腦輔助,才能提升品質與顧客體驗的年代。舉例而言,現在各方也都相當強調「可追溯性」,藉由生產交貨軟體,上至原物料生產履歷、哪一批料、哪些產品線共用哪些料,都可以從生產批次編碼的品質管理系統來追蹤。貿聯從2015年開始導入,也希望能夠降低流程上的各種風險,從規格設定、來料建檔、抽檢方式、抽檢規格不僅有系統化的規範,也優化營運效率。


DIGITIMES電子時報智慧醫療臉書粉絲團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health.digitimes/
Top